|
|||||||
商品介紹在德國當地,所謂的喜歌劇是說唱劇(Singspiel),是一種不同於義大利喜歌劇,附有說白的德國說唱劇。說唱劇一詞,1598年在德國第一次出現,用以指稱包含音樂的戲劇表演,1752年萊比錫的歌劇團演出了一部,由英國的乞丐歌劇劇本改編,譯成德文的戲,被稱為脫絆的魔鬼(der Teufel istlos),作詞人是魏斯(Wiesse),這一部德國歌唱劇,推動了德國說唱劇運動,後來魏斯到巴黎留學,在巴黎受了法國喜歌劇的影響,回到萊比錫在希勒(Hiller)的協助從事新的實驗,希勒把脫絆的魔鬼音樂加以改變,1766年在萊比錫上演,得到了相當的成功。到了約瑟夫二世,建立起一座國家歌劇院,對德國歌唱劇才產生了更進一步的影響。
他在1776年推動在德國國家劇院上演德語說唱劇,莫札特的《後宮誘逃》便是這種德國本土說唱劇風格潮下的產品。最令人驚奇的是莫札特主要的兩個歌劇作品中,採用了輕歌劇形式。輕歌劇是德國十八世紀末一種通俗的娛樂,以方言方式演唱,莫札特大膽的嘗試,在當時可算是一種離經叛道之舉,結果不以朗誦調,而以一般台詞演出的《魔笛》、《後宮誘逃》證明莫札特的功力,確實不同於一般輕歌劇的作者,成功地表現出經歌劇藝術性,為後繼的歌劇作者如韋伯、華格納和理查.史特勞斯開創先例。《後宮誘逃》(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),在當時,這是一部革命性的歌劇,因為莫札特一改以往歌劇的傳統,樂曲不採用意大利文,而改用德文唱出,而且亦要求演唱者同時扮演角色,建立了歌唱與戲劇結合的歌劇形式。 |